有着“天赐国宝,中华一绝”之誉的南京雨花石,多年来一直是众多玩石人追捧的对象。作为闻名遐迩的雨花石之乡,横梁曾有万余人从事雨花石产业,年产值高达10亿元。近年来,横梁大力弘扬雨花石文化,努力做好经济转型发展文章,持续做大做强雨花石特色文化旅游产业,引领百姓增收致富。
万余人吃上“石头饭”,年产值达10亿
同一天,在横梁南京雨花石交易市场,“石农”熊琴正与来自扬州仪征的一位收藏爱好者讨价还价。最终,四枚雨花石以1000元价格成交。“别以为雨花石一直都是这个价。以前,我们都是按斤卖。”这一席话,让她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上世纪80年代那些捡石的日子。
横梁境内的横山、方山富含砂矿,雨花石就蕴藏在砂矿中。当时,伴随横梁采砂业兴起而问世的雨花石,并没有太多人看得上,寻的人不多,买的人更少。家住方山脚下的熊琴辛辛苦苦捡拾一斤,才能卖七毛钱。日积月累,她竟然靠着寻石的收入,买了一辆自行车。殊不知,这只是“雨花石热”的先兆。
“南京雨花石热”让越来越多的横梁人放弃熟悉的行当,加入寻石大军,进而从事分选、加工、包装、运输、销售等工作。熊琴回忆,上世纪90年代,她所在村子约70%的村民都在跟雨花石打交道。
“高峰时期,横梁有1万多人从事雨花石产业,年产值高达10亿元。”横梁街道雨花石办公室负责人杨有祥告诉记者,近年来,随着生态意识的觉醒,街道砂矿陆续关停,雨花石限制开采,倒逼横梁人走上转型之路。
“南京雨花石+”,加出特色文化产业
2019年南京文化科技融合成果交易会开幕在即,横梁雨花石博物馆负责人叶谋顾不得休息,不停地调试即将推出的文创产品——雨花石主题夜灯,以期开幕当天完美呈现在参会人员眼前。“与普通夜灯不同的是,除了可以与手机连接、播放音乐之外,这款夜灯还充斥着雨花石元素,更加精美,更富文化内涵。”叶谋说。
夜灯,只是叶谋团队开发出的一个雨花石文创产品。此前,他们设计开发的水杯、丝巾、紫砂壶等雨花石文创产品,已经在金陵老字号博览馆暨放心旅游商品市场销售,深受游客欢迎。“接下来,我们还将开发旗袍、家具等,让雨花石文创产品走进越来越多市民的家庭。”
事实上,看到“南京雨花石+”商机的不只是叶谋一人。在爱国石艺文创展销中心,记者看到,挂件、手链、摆件、烟灰缸、砚台等充满雨花石文化符号的产品琳琅满目,不时有前来“淘石”的顾客挑选购买。
“在雨花石卖一颗少一颗的条件下,做好‘雨花石+’文章,提高文创产品附加值,成为横梁人的共识。”胡其浩介绍,经过多年积累,雨花石特色文化产业正逐渐形成,成为横梁经济发展新亮点。
擦亮文化名片,打造中国雨花石小镇
坐拥南京雨花石这一超级IP,如何擦亮“雨花石之乡”名片,做大做强雨花石产业,带领百姓增收致富,是摆在横梁街道面前的一道必答题。
近年来,横梁街道大动作不断:建设集雨花石展览厅、雨花石图书馆、雨花石拍卖厅为一体的横梁雨花石博物馆,以及全国唯一大型室内雨花石交易市场——横梁雨花石交易市场。如今,博物馆已成六合一个重要景点,年均接待300多个团队参观,为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积聚了大量人气;交易市场已成收藏界影响力最大的观赏石集散地之一,吸引广东、四川、浙江等地的玩石人前来“淘宝”。
同时,横梁致力于南京雨花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。在横梁,雨花石鉴赏已成中小学生必修课;走出国门,雨花石文化还走进美国耶鲁大学、澳大利亚墨尔本等地。2016年,在南京雨花石协会和横梁的共同努力下,“雨花石鉴赏习俗”成功列入江苏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
当下,横梁正和设计单位进行策划方案对接,打造中国雨花石小镇。“街道将继续擦亮南京雨花石‘金字招牌’,做大做强雨花石特色文化旅游产业,富裕一方百姓,增强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。”街道相关负责人说。